國家財政政策的制定是根據國家當時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而制定的財政工作指導原則,政府會通過財政支出和稅收政策來調節(jié)總需求。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
財政政策分為以下三大塊:
(1)政府支出、政府購買。政府通過此手段創(chuàng)造需求。比如前幾年發(fā)國債以增加政府支出,如果把國債用于修路、架橋、修糧倉、搞電力、修基礎設施等工程,就拉動了相關行業(yè)的需求,再通過乘數效應,拉動社會總需求。再如深圳搞濱海大道、深南大道,這個支出是拉動需求的。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經濟,減少政府支出可以抑制經濟過熱。
(2)稅收。稅收實際上也是可以調節(jié)經濟運行的。經濟過熱,可提高稅率;經濟過冷,應降低稅率。這是一個理論上的說法,實際上調整稅收政策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程序很煩瑣,一般不輕易采用。
(3)轉移支出。政府就是利用這個政策功能,給農民種糧補貼,從而刺激農業(yè)生產。轉移支出還包括社會保障。提高社會保障可以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增加當前消費。近幾年政府利用這個政策調節(jié)經濟多一點。
這和目前政府堅持的宏觀調控有關。政府壓制房產投機的結果,是使得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收入大為減少。但支出未見相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隨著3月份地方政府債券集中到期的臨近,如果中央政府沒有實質放松抑制房地產投機的政策,地方政府如果還是不能通過賣地或者收取房產交易印花稅等彌補財政上的不足,上證指數的跌勢很可能就無法從根本上逆轉。因此,適時關注央行的政策和國務院有關房產政策的動向,很可能是選擇做多或者做空滬深300指數的一個重要依據。